美国制造业强劲复苏,但难以大幅促进就业

新华网华盛顿2月19日电(记者王宗凯 樊宇)近期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是经济复苏的亮点,而奥巴马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的政策。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制造业复苏主要是周期性原因,并且也不会创造大量就业。

三管齐下支持制造业发展

从国情咨文到新财年预算,再到竞选演讲,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多个场合传递同一个信息,要让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支点。对此美国政府的应对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税收优惠。奥巴马提出要调整税收政策以扭转就业岗位外流趋势。他呼吁国会推出立法给予在本土投资和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以税收优惠。

第二,扩大出口。奥巴马近日宣布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包括美国官方出口信贷机构——进出口银行将启动为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提供信贷的新项目,以及给予“出口促进内阁”更大权力协调跨部门行动,更好为小企业服务。

第三,增加投入。美国政府2013财年预算方案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和贸易促进机构的拨款力度。

由此可见,奥巴马在大选年的政策着力点在于扩大“美国制造”的出口,使更多岗位回流本土。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还难以判断上述政策对制造业有多大促进效果,2010年奥巴马在“出口翻番计划”中就提出过类似政策,但两年来工作岗位并未回流,制造业出口能否延续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世界经济基本面。

制造业正经历周期性复苏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0个月扩张,且扩张速度继续加快。

美国制造业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汽车业。在经济危机中遭遇重创的美国汽车业三巨头2011年在美国市场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增幅分别高达14%、11%和26%。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雅各布·基尔克高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汽车业强劲复苏具有周期性特点,目前销量增速很快一是因为在经济危机期间销量下滑明显,造成基数较低;二是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大环境下,美国民众压抑了一段时间的购车需求开始恢复;三是日本汽车供应链遭遇地震冲击,市场份额下滑。

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已经保持连续10个季度复苏,失业率也从2009年10月份的10.2%降至目前的8.3%。基尔克高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性复苏阶段,制造业复苏更多是得益于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好转。

此外,基尔克高认为,尽管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产品遍布全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丧失制造业竞争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美国2010年商品出口总额仅次于中国,高于德国和日本。美国在机械、化学品和交通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在过去20年间美国制造业出口一直稳步上升,2011年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27万亿美元,而制造业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60%。

制造业复苏难以大幅促进就业

基尔克高说,美国经济结构决定了制造业不会成为创造就业的主要驱动力。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农业机械化和工业自动化,两者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且这两个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也远低于服务业。因此,振兴制造业不会创造大量高收入就业岗位。

尽管如此,就业岗位少并不代表产业萎缩。以美国农业为例,美国农业就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但美国农业不但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截至去年9月底的2011财年出口顺差还达到创纪录的427亿美元。

美国制造业也是如此,虽然复苏势头良好但创造就业的效果有限。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净增加工作岗位195.3万个,其中仅有23.5万个来自制造业。当前美国制造业岗位总数为1180万个,而1979年峰值时达1960万个。

基尔克高说,美国不可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上展开竞争,因为这部分工作岗位单位产出较低,因此工资水平不高,对美国劳动力没有吸引力。并且随着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已经将这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而本土制造业正朝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如果硬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以创造就业,美国并不具备成本优势,而且也是一种产业倒退。

生产电锯等工具的德国斯蒂尔美国分公司副总裁彼得·穆勒说,该公司在弗吉尼亚州的工厂有120个机器自动化设备,这些“机器人”可以全天不间断生产,每个班次只需要7名工人监管。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再投资1000万美元购置机器设备和软件以将目前产能提升一倍,而这仅将增加6名工人。

由此看来,奥巴马政府的激励举措和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将鼓励制造业企业扩大资本投资,但未必有助于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境外就业网 2014-09-16 03:30
199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