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的“春斗”

樱花烂漫的季节,日本又进入“春斗”季了,也就日本的工会与企业斗争争取加薪的活动。今年受日本疫情影响工会的涨薪要求整体都有所下降,但是个别企业如丰田汽车却满额接受工会涨薪9200日元的要求,高于去年的8600元。

 

春斗的背景

二战日本确立了新的国家体制,在战前遭到弹压的左翼人士开始活跃起来,工会活动也实现合法化。日本的工会与欧美国家的产业联合工会不同,而是以企业工会为主要形式,企业工会占日本工会的90%以上,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龄工资)和企业工会也被誉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大神器”。企业工会对于协调劳资关系起到重要作用,但也使工会的整体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因此,在与资方的对抗中,工会获胜的事例很少。要求进行工会联合、加强工会团结的呼声不断高涨。后来的“春斗”就是日本工会联合斗争的结果。

战后日本工人工资很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只是美国工人工资的1/8,联邦德国工人工资的1/2。1954年,日本经济联合团体(“日经联”,雇主团体)提出了旨在限制工资增长的“工资三原则”,即:第一,工资不应反映物价的上涨;第二,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提高工资;第三,如果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则不能提高工资。这引起了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反对,成为工会联合起来进行“春斗”的导火索。

 

春斗都斗啥?

赁金(工资)·时短(缩短工作时间)·雇用”作为“春斗”的三大支柱,贯穿于整个“春斗”活动之中。日本工人的工资由两部分构成,即最初工资(初薪)和定期提薪(定升)两部分。这两部分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其中所谓的“定升”,是指各企业根据员工的年龄、工作年限(勤続年数)等因素提高工资水准,每年增加2%左右。主要是通过公司内部的新陈代谢——“定年退职者/新人采用”来内部消化。而“涨工资要求”( べ一スアツプ)是指“定升”以外的、基于物价上涨等因素提高工资水准,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件费”,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围绕着“涨工资要求”,“春斗”成为劳资博弈的“战场”。

  

春斗的结果

日本的“春斗”经历了60年的演变,其作用和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春斗”实现了提高劳动者工资的目标,从相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1961年至1975年“春斗”迅速发展的15年间,除1963年以外,工资增长率每年都在20%以上。即使石油危机以后降至10%以下,但直到1991年以前也都在5%以上。  可见“春斗”确实达到了提高劳动者工资的初衷,进而改善了日本工人阶级的生活。其次,“春斗”也达到了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的作用,由于“春斗”实行的是等额提高工资的方式,因此对低工资的劳动者来说工资提高率相对较高,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国民普遍认为自己的生活处于中流水平,日本社会被誉为进入了“总中流时代”,这与“春斗”的作用密不可分。第三,“春斗”协调了劳资关系。由于经济长期低迷,劳资双方“利益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春斗”中劳资关系的激烈对抗程度逐渐缓解,“斗争性”逐渐减弱,决定工资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从前“春斗”的劳资对抗向劳资谋求双赢的方向发展,沟通与协调逐渐成“春斗”的主题,这标志着工人运动的成熟,也使劳资关系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趋向新的平衡。

境外就业网 2021-03-22 06:36
488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