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后,我越来越“有钱”啦!

想要变有钱,方法无非两个,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可这两者都跟我不沾边,挣得比原来在国内少了,花的却多了不知道几倍。可我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呢?其实我并没有快速致富的经验,也没有省钱的窍门,我有的是对钱和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

初到加拿大时,每分钱都省着花,看什么都嫌贵。现在可好,习惯了加元的物价,开始流水似的花钱。并不是赚钱了,而是开始入乡随俗,习惯了当地的花钱方式。都说加拿大人不存钱,到了这才能体会。邻居西人两口子,40多岁没有孩子,都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有着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业,开着奔驰,对生活要求很高,可就是没钱买房子,租房租了十几年。按理说每个月的租金付月供绰绰有余,可就是总也存不够首付。

那么在加拿大生活,钱到底花在哪了呢?

举个例子,在加拿大,家家都是住大房子,房子大了就得置办东西。除了日常的家具电器,添置一套跑步机划船机,置办个家庭影院,布置个儿童房,动辄都是几千加元。如果要是更专业一些的虚拟高尔夫练习设备,斯诺克球桌,或者泳池网球场,没几万加元也是下不来的。按照我原来的概念,看这些就是无用的奢侈品,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奢靡本质。但在加拿大,人们往往会把最贵的东西用来装扮自己的家。如果加拿大也有藏富这个概念,我相信也不过如此了。

而且,加拿大的房子需要经常维护保养,每年疏通房顶排水,除苔藓,刷漆补瓦,除草,浇水,清理树叶,自己动手修车,再或者做个小家具,换个水龙头之类的活,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务,每个家里的男人都会干。而这些活都是需要工具的。对于喜欢工具的男人来说,加拿大就是天堂,你可以买到能想到的一切。工具细致到令人发指,产品设计的无与伦比,对比起来强调产品设计的国内互联网行业真的是学生。我最近迷上了修车和木工,这也是两个最普遍的工种,工具多的眼花缭乱,大多数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更别提要是金属焊接、房屋建造这样的爱好,那工具就更深了。

重点是工具也不便宜。拿养护草坪来说,就需要到剪草机,打边机,清理草屑和树叶的鼓风吸尘机,再加上耙子、铲子、园艺剪子,一套下来就是千把块钱。修车和木工的工具更贵,一把好的扭力扳手要上百加元,一根手指长的木工螺丝就要1加元。当然,这些都是质量极好的工具,很多工具甚至可以用一辈子。

如果这些同等质量的工具放在国内就是进口货,没准价钱还要翻上一倍。但国内我们不用干这些活不是,而在加拿大这是基本的技能,每家必备,甚至成为了所有男人的玩具。久而久之,我之前看见新款数码产品就长草的毛病,改成了经常在工具店里流连忘返......买手机的钱都用来买螺丝刀子了。

孩子是另一个花钱“大户”,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私校、课外辅导、国外夏令营,

给孩子买玩具可能更有代表性。加拿大的孩子玩具都多,哪个孩子都有一间玩具室,

 

甚至有的家庭将整个地下室一层作为孩子的玩具乐园,家里的地方大呀!

 

加拿大孩子的玩具多,首先归功于到处都有玩具买。几乎每个超市卖场都有玩具,尤其以沃尔玛为甚,变态的几乎囊括了全套的乐高和nerf枪,连我看到都走不动路。我爱给孩子买玩具,并不是为了奖励,更不是为了打发孩子的时间。每次玩玩具的时候,都是我们父子最快乐的时光。我们会堆满一地的乐高,满足挑选的乐趣;一人手里一辆赛车,嘴中模拟着引擎声追逐竞速;每人身上插满nerf枪,幻想着消灭四处的僵尸;还会用各种能找到的架子、垫子、毯子搭一个安全屋,躲在这个安静黑暗的秘密空间......玩具上花了多少钱已经数不清了,而它们所带来的快乐,也一样数不清。

 

以上列举的只是花钱的一小部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让你很难统计。以至于时间长了家家都开始入乡随俗,习惯了加拿大的消费习惯,甚至有时候也会发生跟西人一样入不敷出的情况。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物质享受极为丰富

在加拿大这样的西方社会,它的物质条件有着上百年发展的基础。很多产品可能都是几十年历史的老品牌,质量和设计都已经极为完善。虽然也能找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但慢慢你也会习惯去享受那些高质量商品所带来的愉悦。一件可以穿上10年的始祖鸟,一个可以用上20年的电钻,一架可以传宗接代的梯子,总能够让你忽视或者忘记价格。

 

忘了攒钱

来了加拿大后,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攒钱”这个概念。除了消费高、生活水平高、赚钱少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什么后顾之忧。全民医保,外加自己买点额外的商业保险,没人为医疗担心;孩子上大学,银行每家都有政府和家庭共同积累的教育基金,自己再填个万八千儿的,在加拿大上大学绰绰有余,更何况很多孩子都是考自己打工来支付大学的费用,不用家里帮忙;老了政府有发养老金,虽然不多,但吃饭生活足够了,一般老人也会选择把大房子卖了downsizing,拿到的钱用来旅游或者买辆跑车。所以还有什么理由省吃俭用的攒钱呢?即使每年有些盈余,我想更多的人可能用来换辆新车,或者全家出国旅游了。

 

钱花在哪儿

就我个人而言,原来在国内打拼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懵懂的不安全感。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父母住院,孩子上学,房价攀升,人情世故而孜孜不倦的、日复一日的忙碌着。久而久之,自己已经忘记了什么是享受生活。尤其在物质上,快乐大多是来自于攀比所带来的虚荣。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包包,水果的手机,或者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电子产品......而这些东西现在留给我的印象,在短暂的快乐之后,省下的大多是空虚,原来拥有后也就那么回事。

 

到加拿大后,我家没有买过一件奢侈品,手机很久没换过了,豪车豪包更是不见踪迹,我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来换取家庭的快乐和希望。我和妻子会尽最大的可能给孩子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我们会跟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玩具;也肯花大价钱来买一件舒适漂亮的家具;我正在适应着买贵的工具,并且一样一样的积攒;我和大王开始有心境来享受一瓶好酒或者一块好牛排......

移民前,我的家庭收入要比现在高很多,但那时我们是钱的“奴隶”,钱似乎就是数字,能带给我们的快乐总是短暂的。

 

尽管现在我们赚的不多,而花销又加大了,但反而有种驾驭金钱的感觉,钱能带给人的回馈非常直接。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我们成熟了、感悟了或是看透了,而是身处在这个“返璞归真”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改变。

 

So~你说我是不是越来越“有钱”呢?

 

境外就业网 2020-09-09 03:02
256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