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业重新归类 一些雇主乱阵脚

2011年12月,新加坡宏茂桥10道蛋糕店松园饼屋接获人力部通知,指饼屋业务属糕饼销售,并不符合制造业标准,须重新归类为服务业。随着这项改变,松园饼屋将受到服务业不超过50%外籍员工比率顶限,因此须减少五名外籍员工。目前,属制造业的外劳比率顶限较高,达65%。

新加坡一些本地企业近月来被人力部从制造业重新归类为服务业,造成它们可聘请的外籍员工超出领域顶限,须在半年内削减“超额”人手,令一些雇主措手不及。

人力部答复本报询问时说,受影响的企业误把自己归类为制造业,因此人力部在发现后须纠正它们的类型。发言人说:“为维护工作准证机制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被准确归类为所属领域至关重要。”

松园业务发展董事曾勤卫受访时说:“我不是不甘心重新分类为服务业,问题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尝试聘请新加坡人但却不得要领。我怎么可能在短短六个月内找到五名本地人来顶替送走的外劳呢?”

伙食供应商Elsie's Kitchen也面对同样的难题。公司总裁洪荣文四个月前也接获通知,将公司从制造业重新归类为服务业,得在六个月内将七名外劳送走。为减少对人手的依赖,洪荣文已经改向供应商订购切好了的鸡肉块,也设法引用更多科技产品。

正在尝试聘请本地和马来西亚员工的洪荣文透露,这些改变已逐渐将成本推高一成,他希望政府能给予更长时间作出调整。

他说:“我们的业务属大量生产熟食,在好几年前把厨房迁离工业区,但规模维持不变,过去10年来一直属于制造业,政府一时之间要我们改变似乎有欠公平。”

本地伙食供应商的执照主要农粮与兽医局和国家环境局发出,持农粮局牌照的商家一般上属制造业,而持环境局牌照则属服务业。

不过,因重新归类而获得更高外劳比率顶限的例子也存在。负责在节庆、户外活动场合搭帐篷和出租桌椅的公司两个星期前与人力部对话后,成功将本地四五十家从事这类工作的公司从服务业重新归类为建筑业。人力部是基于这类公司的主要业务更贴近建筑业,而不属服务性质作出了这项调整。

和制造与服务业相比,建筑业的外劳比率最高,雇主须确保外劳人数不超过员工总数的87.5%。人力部将从今年7月起进一步下调制造和服务业的外劳比率顶限,新顶限分别是60%和45%。

一家公司归类为制造业或服务业企业,主要决定于营业地点及业务性质。

人力部发言人受询时指出,要申请成为制造业的公司须在工业地点利用原材料进行生产,而凡是在一个零售地点售卖产品,即便是自家生产的产品,也一律归类为服务业。

发言人也指出,政府根据公司的基本业务、营业地点等因素来决定其领域归类。

境外就业网 2014-09-05 09:05
64 次阅读